“多喝热水”,为何成为国民口头禅?
“感冒了?多喝热水”“玩得累了?多喝热水”“拉肚子了?多喝热水”。曾有一家网站做过调查,女孩子最讨厌男朋友的10句话中,“多喝热水”榜上有名。一条生活贴士为何让一些人意见不小?说实话,劝人多喝水、喝热水本无可厚非。只不过当百益无害的“多喝热水”成为应对不适的口头禅、百搭一切的安慰剂,这样的劝慰未免缺乏针对性,也就难怪有人调侃这样的说法“不够走心”“太敷衍”了。
相比于喝惯热水的中国人,让外国人“喝点热水”,他们可能真的会觉得耳目一新。在有的国家,热水主要用来洗澡,冷水才是常见的饮品。不少人感慨,出国久了最怀念的除了吃中餐,就是喝热水。甚至有旅行者会在行李箱中自备开水壶,只因接受不了欧洲的气泡水、日本的冰块水。环顾全球,似乎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对“喝热水”有着更加强烈的认同。
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保温杯产地和消费市场,我们爱喝热水的背后有文化传统的因素。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约四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喝热水了。当其他古文明将陶器用来贮存物品时,我们的祖先似乎在用陶釜、陶钵加热饮用水。中餐以热食为主、中药讲究砂锅煎服、围炉烹雪煮茗茶的人间雅兴,“喝点热的”成为一种小小的仪式感,留存在集体无意识当中。
从“想喝热水”到“普及热水”,这中间也可以窥见历史的进步。在生产力低下、燃料不足的古代,清洁的热水一度是少数人的专利,更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先民们只能以稍加过滤的井水或河水过活。19世纪,以水为媒介的霍乱大规模暴发,痛定思痛的西方人开始探索建立集体供水体系,这就是自来水和直饮水的起源。受制于技术与发展,当时的中国人只能用饮用沸水的方式避免病原体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喝热水”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部分,伴随着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坚持,成为一种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家里的长辈总会嘱咐我们少吃凉的、多喝热的。
今天,从拉网排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我们或许再也无法切身理解老一辈对热水偏爱。更多时候,喝冷喝热与其说是健康贴士,不如说是口味偏好。但当摩挲起祖辈成家时作为伴手礼的保温瓶,到每次乘坐高铁时离不开的电茶炉,请记得那一声“多喝热水”的叮嘱里有的不仅是温度,更加是温情。
不必讳言,从喝热水,到坐月子,再到穿秋裤,这些典型的“中国式”生活习惯近来常常遭到质疑。正如《红楼梦》中薛宝钗劝贾宝玉莫喝冷酒时所说,“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这样的观念,从中国文化中天人相合等理论相承而来,未尝不是一种养生的经验之谈。但对此也需辩证看待,当习惯与科学相遇,理性是最好的判官。既要反思习惯中的非理性成分,也要看到其中基于文化与体质的原因,更要尝试破译习惯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特殊场景下的合理性,而不是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律条,也不是作为嗤之以鼻的对象。当意识到并不是每一种习俗都理所应当、也认识到每一个惯例背后都有心理生理因素后,我们就不会在他人遇到任何困难时都只呆呆地说一句:嘿嘿,多喝热水。
来源:人民网
嘿嘿,多喝热水!
不仅是温度,更加是温情 多喝热水,四个字后面多加:你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身体,就不敷衍啦 不知道怎么关心你,那就多喝烫水吧 热水包治百病,记得多喝热水 哈哈,多喝热水 的确很万金油 多喝热水不行啊,那就多喝烫水吧 多喝热水,喝,一杯够不够 不舒服了?多喝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