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前,公馆木鱼反映的内容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歌颂男女纯真的爱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抗争。建国后编演的公馆木鱼,多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为主。主要作品有《探亲路上》、《山凤展翅》、《闹新房》、《小李赴会》、《从政路上妹送哥》等。
《公馆木鱼》是北海客家人惟一传世的民间曲艺,以方言的声腔定音调,以方言演唱,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独具风格和体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一民间曲艺为群众喜闻乐见,百听不厌,是合浦客家人的主要精神食粮,对研究客家文化和合浦客家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和繁荣客家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公馆木鱼》本地群众称为“牡丹花”。明朝开始,大批客家人南迁合浦县闸口镇、公馆镇、曲樟乡、白沙镇一带。嘉靖年是,民间艺人根据发生在公馆廉湖书院的事件,编造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调,用客家方言演唱,边唱边借助手中木鱼为道具伴奏。公馆镇为客家人的文化中心,所以称作《公馆木鱼》,与有群众称它为“牡丹花”。
《公馆木鱼》主要根据合浦县公馆方言的声腔定音调,一般七字句,两句押韵,句后拖尾腔,曲调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当地男女老少都会吟唱,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曲艺。演奏的器具有伴唱竹板或瓷碟、竹筷等,乐器有唢呐、二胡、竹笛等。过去由一人自敲木鱼演唱,后来增加二胡、三弦、扬琴、琵琶等乐器伴奏,并发展成对唱、群唱等表演形式。曲调以“公馆木鱼”为主,衬词为“那个呢呀……”或“依都呀……”等等。
合浦县公馆镇、曲樟乡群众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公馆木鱼》,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调。遗憾的是现在合浦能完整演唱纯正《公馆木鱼》的民间艺人已不足十人,后继乏人,濒监失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