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迎来收官之日,中国短道速滑队以2金1银1铜的成绩,结束了本届冬奥之旅。
接棒失误摔倒,中国队却没有放弃,而是迎头追赶,拼到最后一刻;一日三赛,韩雨桐只身闯关晋级决赛,甚至一度保持领先,虽后续体力不支,已然值得骄傲。
最后一个比赛日,那个印象中坚持不懈、全力以赴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始终不变。
冬奥舞台三十余载,中国短道速滑队给国人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从李琰夺得冬奥会表演项目金牌,到杨扬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从王濛成为我国短道速滑第一个三冠王,再到任子威赢得冬奥男子1000米中国首金,背后是几代短道速滑人的拼搏与汗水。
这一切,都印证了王濛的那句话——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
那些年,冬奥赛场的光辉时刻
七台河,一座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城市。曾经,这里以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闻名。如今,它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冬奥冠军之乡”“短道速滑的摇篮”。从1980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征冬奥会,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共获得13枚冬奥会金牌,来自七台河的运动员就“承包”了6枚。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金牌榜。图源:新华社 说起七台河,就不得不提七台河短道速滑奠基人——孟庆余。从煤炭工人转身速滑教练,孟庆余创立了七台河市第一支业余滑冰队,又在1986年力排众议,将七台河重点项目从速度滑冰转为短道速滑。 多年来,这座北方小城先后培养了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包括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在内的运动员就来自这里。 这是1月8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已故短道速滑教练孟庆余的雕塑。图源:新华社 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短道速滑发展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短道速滑进入中国,很快就被列为我国冰雪运动重点突破项目。 1988年,短道速滑第一次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在冬奥会上。当时,来自中国的李琰勇夺1000米金牌,并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冬奥首秀,一鸣惊人。 1992年,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此后的十年,短道速滑队用6银1铜,书写中国冬奥历史。 2002年,中国短道速滑终于迎来突破。那一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女子500米决赛中,以44秒19斩获金牌,这也是中国冬奥首金。 2002年2月16日,在盐湖城第19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扬夺得金牌, 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图为杨扬在领奖台上。图源:新华社 此后,中国短道速滑依旧人才辈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两度刷新奥运纪录,并成功夺得3金;2014年索契冬奥会,李坚柔、周洋接连摘得桂冠;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获得中国男子短道冬奥会首金…… 一路走来,中国短道速滑有太多的高光时刻。“王牌之师”,莫过于此。 拼搏,然后超越 “这枚金牌,我等了太长的时间。”结束了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比赛,老将范可新在赛后采访中泣不成声。 今年29岁的她,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冬奥会了。历经索契冬奥会的意外摔倒,以及平昌冬奥会的巨大遗憾,范可新终于在家门口拿到梦寐以求的冬奥会金牌。 赛场上的荣耀,是多年来艰苦的训练与拼搏的成果。范可新如此,历代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亦如此。 被誉为“冰上女王”的杨扬,八岁进入体校,从成绩垫底到全队第一,靠的正是不服输的性格和惊人的毅力。 “成绩是苦练出来的。”你只看到杨扬的59个世界冠军,却没看到她付出的努力。 “大魔王”王濛十岁接触短道速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队里最小的她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使练到双脚流血也没有停下训练的步伐,最终用出色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冠军是拼出来的。”人们惊讶于王濛 “大爷遛弯式”的一骑绝尘,殊不知这是用热爱与汗水换来的。 2006年2月15日,王濛在夺得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后高举国旗庆祝胜利。图源:新华社 从业余选手到世界冠军,武大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首次上冰摔了107次,凌晨迎风训练、两年的女队陪练……十年寒窗苦练,终成短道之王。 “要付出120%的努力去争取。”昔日的困顿与挫折,武大靖用努力弥补差距。 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中)以39秒584的成绩夺冠。图源:新华社 除了运动员,国家也很拼。过去,全国室内冰场数量极少,运动员的训练条件相对艰苦。如今,全国标准冰场在2021年初时已达654块,短道速滑的人员数量得到大规模的提升。 同时,创新科技力量也逐渐被运用到日常训练中,风洞训练技术助力削减风阻、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智慧化管理、“冰上鲨鱼皮”既减少阻力又能保护运动员的比赛安全……中国短道速滑的成就,离不开科技的赋能。 短道速滑队员在体育风洞开展训练。图源:环球时报 本届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斩获第一枚混合接力冬奥会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金。回顾备战历程,范可新透露了训练的不易—— “我们每天都是拼的状态,大家下冰嗓子里都带血的。” 那些拼搏的日日夜夜,就是短道速滑运动员人生中的美好华章。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拼搏,然后完成一次次的超越。 短道速滑队,永远团结 “被武大靖整破防了。” 2月7日,武大靖和任子威之间的一个动作,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当晚,在北京2022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虽体力不支,却不忘帮任子威卡住位置,还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走。最终,任子威、李文龙包揽金银,武大靖获得第四。 对此,武大靖却说:“只要中国队赢了,我就不算输。” 任子威也表示:“金牌属于团队。” 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首次参加冬奥的任子威对武大靖说:“我一定尽全力帮你”;四年后,武大靖对任子威说:“走!”。短道速滑的赛场瞬息万变,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唯有团结一致才能走得更远。这场比赛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中国短道速滑队之所以能成为“王牌之师”,除了运动员的拼搏,队员间的团结与协作同样不可忽视,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永远值得相信的底气所在。 更进一步来说,这也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拼搏与超越,团结与热爱,短道速滑队一次又一次书写中国冰雪奇迹。 中国短道速滑,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资料来自海外网、成都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周刊、北京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