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光一体化项目让低产荒废的虾塘和滩涂得到有效综合开发利用,既有利于提高和优化土地利用率,又达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的效果,给地方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促进农户就业增收。”近日,记者在合浦县西场镇安乐村信义渔农光一体化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看到,一排排的光伏板鳞次栉比;光伏板下面,一个个陆基养殖池波光粼粼。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1月,养殖池里的南美白对虾就可分批收获上市。
位于合浦县西场镇的渔农光一体化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林启波 摄
“渔农光一体化项目是我们镇与信义光能、京鱼养殖企业推进建设的绿色生态项目,通过在光伏板下种养,形成‘一种资源,多种产业’相结合模式,既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附加值,又提高水产养殖业产值,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林介绍,西场镇海岸线绵长,水网发达,浅海滩涂众多,且光照条件较好,海水养殖与光伏发电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西场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鼓励引导农民群众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据介绍,长期以来,传统养殖一直是当地沿海百姓依海而生的致富门路,而由于设施简陋、池塘老化、技术含量低等多种原因,导致不少养殖户亏损。因此,池塘丢荒、土地撂荒曾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棘手问题。
“上可发电,下可种养”的渔农光一体项目。冯国庆 摄
“渔农光一体化项目充分利用光伏板下垂直空间错位,采取鱼虾蔬菜种养复合型模式,既不影响农户正常的农渔业生产,又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弃养抛荒问题,有效提高和优化土地利用率。”安乐村信义渔农光一体化高效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军维说,项目将光伏电站运营与渔农业种养、休闲旅游相结合,将农地亩产年收入不足1000元提升至万元以上,还可为农户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在示范基地看到,在光伏板下面,一个个由铝锌板围成的直径近10米的圆桶形鱼池整齐地排列着。王军维告诉记者,这是陆基圈养池,每个池子采用流水养殖方式,由进排水系统、气体推水系统、微孔曝气增氧系统、发电机组等组成,同时还配套建设排污口、拦鱼网、连通池循环系统等塘底排污工程,池水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24小时持续增氧,相比于池塘养殖,这种集约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不仅养殖密度大、高效高产,还占地少、水资源消耗少,不受地域气候、季节温度限制和影响,对环境几乎无污染,水产品也优质安全。同时,光伏板组件的遮阴作用,大幅减少和抑制藻类生长繁殖,为鱼虾蔬菜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信义渔农光一体化高效养殖示范基地鸟瞰。廖烈炀 摄
据了解,该基地总投资5000多万元,一期完成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建设高效大棚循环水养殖300亩,建成标准化陆基圈养池设施20余套,水产品主要以南美白对虾、青蟹和高端海产品为主,已分批投放对虾苗30多万尾,一季预计可收成对虾8000公斤以上。同时,基地还发展浮床蔬菜栽培,每平方米可产各类蔬菜2.5公斤,一年可采割4到6次。
王军维表示,基地在做好高效高收益示范后,将通过土地租赁流转、基地务工、资金入股等合作方式,带动当地农户实行工厂化高效养殖,实现家门口增产增收,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据悉,目前,信义北海渔农光一体化项目已在合浦县西场、闸口、白沙等乡镇有序铺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海最靓丽的名片。近年来,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持续优化能耗双控政策,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渔(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通过“一种资源,多种产业”结合的跨界整合,打造“上可发电,下可种养”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来源:北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