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在富林·金桂丽湾小区做社区团购的谢丽华正琢磨更改店名,因为她原来做的团购平台已宣布破产。最近,接连曝出多家社区团购平台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社区团购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残酷的洗牌。像谢丽华这样的“团长”,为谋求新出路,尝试在线上团购的同时推销线下团品。
上班休息间隙,家住金域华府小区的覃女士拿起手机浏览起小区团购群里的信息,看到正在团购的三黄鸡口碑不错,于是接龙、转账,覃女士只花几秒钟就把晚餐的菜买好了。
“看好后就在群里下单,取货点就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下班回家顺路拿走,不用像以前那样,下班还得抓紧时间赶去菜市场买菜。”社区团购不仅有一日三餐所需的各种肉类、蔬菜等生鲜,还有各种生活用品,最关键的是价格更划算、取货又方便,质量也不差,这让覃女士和许多上班族一样,喜欢上了社区团购这种消费模式。
家住富林·金桂丽湾小区的黎阿姨走进单元楼下的一间社区团购店,只见她一边与店员、老邻居聊着家常,一边熟门熟路地从货架、冰箱里取出自己下单购买的虾米、老田鸭、苹果、板栗。
▲顾客到团购店里自提商品。 “有两三年了,我都是线上下单,第二天到团购店里自提。”黎阿姨说,她经常使用的社区团购平台就有6个,包括“橙心优选”“飞牛拼团”“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群买买”。
作为社区团购的老顾客,黎阿姨已形成了一套“经济实惠”的消费习惯:时鲜蔬菜到菜市场上买,因为不仅新鲜,还可以挑选;像肉类、冻品和生活用品,则在各个平台上下单选购。一天选购六七单,黎阿姨总结发现,社区团购平台的商品,价格比线下的便宜10%-20%。
“阿姨,现在任意下一单还能送一包纸巾。”“多多买菜”平台的一名促销人员趁机向黎阿姨推介。黎阿姨马上在平台下单选购了一份生姜。这时,几名路过的居民在推广人员的介绍下,冲着0.01元选购鲜鸡蛋、冰糖橙等补贴活动货品,成为“多多买菜”的新用户。
记者了解到, 随着线上下单消费习惯的养成,社区团购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客户。
李锐在玉东某小区门口经营着一家便利店,随着社区团购的盛行,他也利用店铺的位置优势成了一名“团长”。然而,李锐发现社区团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他说,“做的平台和人都太多了,竞争太大,越来越难做。我上周做了一单,卖了9份熟花生才赚1元。可顾客反馈花生变质了,我自己掏钱做售后,亏了20多元。外人看我们接的单挺多的,可实际上,一件矿泉水赚0.2元,有的平台做一百多单才赚十几元,塑料袋的成本都赚不到,还要倒贴人工,所以我关了几个平台的店铺。”
▲团购店每天的单量都不少,可提成却少了。
记者走访小区附近的团购点发现,不少团购店货物多、客流大,看起来生意红火,但“团长”的佣金却并不高。
谢丽华做社区团购近3年,算是玉林“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刚入行,谢丽华做的是“千鲜汇”,该品牌曾一度发展成社区团购的“头号选手”。“那时候,我们单单做‘千鲜汇’,一天的总销售额有一两万元,提成有8%~10%。”谢丽华说,可是随着美团、拼多多几大互联网资本巨头的入局,形势发生了变化。平台越多,消费群体、消费量可能会随之增加,社区团购看似红红火火,可“团长”的提成越做越少。“千鲜汇”宣布破产,如今谢丽华加入“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5个平台,可她还是叫苦:“做几个平台,有时一天的利润不到100元。”
“平台与平台之间拼价格、抢市场,受害的都是‘团长’。佣金说有8%~10%,可实际上连8%都达不到,一瓶促销价为9元的洗衣液,‘团长’只得0.3元佣金。还有很多是特殊产品,‘团长’的提成更低。”谢丽华说,如今几大平台几乎都是在“烧”钱打价格战,顾客买买都疲惫了,“团长”也很难赚到钱。
“线上”+“线下”,利用平台、流量做自己的线下团品 “单单靠几个生鲜电商平台去做社区团购,很难养这家店。”谢丽华直言。为此,谢丽华探索出了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团购新模式。
“平台商品多,不管顾客是想买一支牙膏还是一瓶酱油,都能在平台上买到,而且同样的产品,价格往往比实体店更实惠。这些平台相当于我的线上超市,但我不需要囤货,没有资金压力。”话虽如此,但谢丽华在自己创建的3个团购群里,面对1000多名顾客推送的却不仅限于平台上的促销产品。
“田螺煲、小龙虾、文昌鸡、北海叉烧包……顾客想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连粽子都可以定制。”线上平台佣金少,谢丽华想到利用平台、流量,整合资源,自己找货源、推团品。
为了做大销量、降低成本和价格,谢丽华还发展了69名“团长”,成为他们的供应商。“每个‘团长’背后都有两三百人的消费群。我们一周做两次团购,一个团品成交量往往有100多单。”谢丽华说,很多顾客选择社区团购,往往是看中价格便宜,但要留住顾客,还得靠做好售后,保证质量。 来源:玉林日报全媒体、玉林日报微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