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白龙城下的守门大爷 最初认识袁作禄大爷,是随中央电视台拍摄《走遍世界——走进北海》系列专题片,三次走进白龙城拍摄的过程中。 第一次进白龙城,需要找一个能够知道白龙城内古代基本布局的人了解情况,在城中查访的时候,乡亲们都推荐袁作禄,并告知我们,袁作禄的爷爷曾经做过古城的守卫。从乡亲们的口中我们还了解,袁作禄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义务坚持守护着古城南门的城墙遗址和碑亭园,每次有人来参观考察,袁大爷都得上上下下的开门,不时的还得应参观者所请,讲解白龙古城南城门和古碑亭园的历史,平时里,老人家就在古碑亭种些花草,打扫卫生。
根据乡亲们提供的线索,我们找到了袁作禄大爷。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老人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告诉笔者,这可是问对人了,因为他曾听祖辈们讲过采珠太监公馆的位置。于是老人家就沿着南城门古城墙遗址边行边指点着采珠太监公馆的位置。他还告诉笔者,据当年的祖辈们讲,除了采珠太监公馆之外,还有几个衙门遗址都在这里。正如老人家所述,白龙城初建时,是为了抗击倭寇和海盗而设的,当时称为白龙防御千户所,城里驻军最多时达千人。后来又设置了采珠太监公馆、司巡检、盐场大使衙门。由于采珠太监公馆名气大,防御千户所、司巡检、盐场大使衙门反而被淡忘了,知道这段历史并能了解这些衙门设置方位的少之又少。袁大爷能指出其中衙门所在是符合史籍记述,是可信的,为有朝一日白龙古城的开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二次进白龙城,要进入城墙内拍摄古城墙遗址,由于城墙内潮湿的原因,锁头锈住了打不开,而此时已是下午四时多,城墙内光线又暗,袁大爷为了不影响摄制组工作,找来工具,二话不说就把锁头砸开了。在拍摄古城墙遗址过程中,袁大爷不但热心地为我们指点夯土墙中的珠贝,还将自己平时收集积累的古珠贝拿出来给我们拍摄。还专门挑了一些完整的送给我。
第三次来到白龙城时,袁大爷告诉我们,南城门外还有一段近百米的古城墙遗址还没有被保护,长此下去也要被埋没的。在我们的请求下,老人家放下手中的活儿,带我们来到南城门东侧的荆棘丛中,一一为我们指点古城墙遗址。由于这段古城墙被长期荒弃,有的人家在这里答猪舍鸡栏,有的在上面种速生桉树,还有的为了通行,就把古城墙挖开。在老人家的细细指点之下我们发现,这段古城墙,不论是规模还是珠贝残迹,确实比南城门内保护的一段还要好。 老人家一边为我们指认,一边不住地感叹,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保护,单靠自己的看护是无能为力的,他老人家一再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此的担心。 正在交谈中,又有电话找袁大爷。听完电话后,袁大爷告诉我们,这是铁山港区来的电话,说是明天有人来参观,要求他提前做好古碑亭园的清洁卫生。为了不打耽误老人家做事,我们和袁大爷告别。袁大爷送我们出到路口,一再叮嘱:多找些人来帮宣传啊。
望着老人家在夕阳中向我们招手的身影,使人想起了守望者的雕像。这是一个令人可亲可敬的老人。老人家就这样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为看护白龙城南门楼和古碑园,常年累月地付出义务劳动的精神令我们为之感动。
自此之后,我和袁大爷成了朋友。由于经常要陪同有关人员到白龙城,为了工作方便,袁大爷把放锁匙的地方告诉我。这样,即使有时进白龙城时遇上袁大爷不在城里,我也能找到锁匙。
今年春天的一天,我去白龙城时没有见到袁大爷。经过查访知道袁大爷得病住了医院,他将锁匙交给了另一位乡亲大娘保管。当我向这位乡亲大娘问起袁大爷的病况时,大娘说没有大碍。以后我又多次到白龙城,还是没有见到袁大爷,心里难免多了一种牵挂。到了秋天,我又再去白龙城时,管锁匙的大娘告诉我,袁大爷已经出院了,虽然在家休息,但还是经常来城门口看看照管周围。正说话间,果见袁大爷来到了城门口,他见了我后立即走过来招呼,忙着给我找櫈椅,送饮料的。也许是久病初愈吧,袁大爷明显的露出了疲倦的神态,我见状忙招呼他坐下,询问他身体恢复的情况。袁大爷笑着说,是老人病了,多休息就好了。交谈中,袁大爷还非常关心白龙城的景观设置,希望我帮助“多想法子”。
这次相逢,由于事先不知道袁大爷又回到了白龙城,没有准备什么送给袁大爷以表示慰问。当时曾想和老人家拍张合照,但因忙碌中一身汗把衣服都湿透了,碍于如此只好作罢。临走的时候,我想给他老人家一点钱买营养品,但袁大爷坚决推辞了,他告诉我,现在生活好过了,家里什么多不缺,到城门来走走,就是为了多见见老朋友,多看看白龙城的变化。他说,希望我多来白龙城,大家能见个面,就高兴了。
这次相见的一个多月后,我又再进白龙城,出发之前,我给在白龙城等候陪同的符主任打了电话,请他告知袁大爷。却不料符主任声音低沉地告诉我,袁大爷一个多星期前已经“走”了。 此后,再进白龙城,永远也见不到袁作禄大爷了。但他的形像,他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了我心中,嵌印在白龙城南门楼的城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