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国上下闹得沸沸扬扬的疫苗大案,让人心惶惶,家长更是头疼:疫苗到底还能不能接种,尤其是,二类疫苗还有没有必要接种?如果不接种,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上幼儿园、小学都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如果没有,会被学校拒之门外。孩子的健康问题,是中国无数家长都关注的大问题。
在没有传染病流行的当下,不接种疫苗是不是更安全?接种了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由于事关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对疫苗永远有提不完的疑问。尽管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近些年来,不时有关于疫苗的负面新闻曝出,动摇了公众对疫苗的信心。4月24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自治区疾控中心、南宁市卫生计生委、青秀卫生计生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对于公众的疑惑,自治区疾控中心的预防免疫专家进行了解答
不及时接种疫苗有什么风险?
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但是风险极低。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公众对疫苗信心动摇,这样的事件不止发生在我国。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这使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滑至31%,随之而来的是百日咳暴发流行。
同一时期,日本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接种率下滑,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这最终导致该国在1979年发生百日咳疫情流行,造成1.3万多人患病,41人死亡的后果。
不接种或不及时接种疫苗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无法建立有效群体保护屏障,使大部分人暴露在传染病的威胁之下,传染病暴发风险大幅度提高,可能导致疫情暴发或流行;二是不接种或不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将导致个体无法产生保护性抗体或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使个体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升高。
有风险为何还要大力推进?
既然接种疫苗是有风险的,那为什么国家还要下大力气推进预防接种工作呢?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实施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大量儿童因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避免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死亡。
脊灰和麻疹发病率的变化,可以说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50~1965年,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433/10万,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广泛使用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通过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工作,近几年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接种疫苗就能保证不发病吗?
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一种情况为偶合发病,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仍会发病。
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意思是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的是安全疫苗,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人;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二类疫苗到底有没有必要接种?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是基于政府的财政状况,将其分为免费和自费两种。这些疫苗都是由经过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每批次经过检定合格才能上市销售。两类疫苗都发挥着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有些二类疫苗也会纳入到一类疫苗当中。如2007年以前,免费的一类疫苗只有6种,目前免费的一类疫苗有14种(常规提供的有11种,疫情应急储备3种),其中有些疫苗就是由原来的二类疫苗纳入的。
因此,根据疫情流行特点,结合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二类疫苗是有必要的。
存储不当是否增加接种风险?
为保证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保持其最长的有效期,各国都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定为2~8℃。其实,每种疫苗肯定有一个在非冷藏环境下保证质量的时间期限。几乎每种疫苗在出厂前都要做一个热稳定性试验。通常是将疫苗放置在25℃和37℃的环境下,经过不同时间后观察其质量。
目前,世界上对温度最敏感的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即便如此,该疫苗在37℃的环境下坚持48小时仍可正常使用。疫苗保存不当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但不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 相关链接 ]
广西免疫规划工作成绩显著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1978年广西开始实施免疫规划,2008年将免疫规划策略由“6苗防7病”拓展到“14苗防15病”。这期间,广西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免疫规划工作的敏感指标,麻疹发病数从建国初期的年平均十几万例下降到2015年的140多例,其他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了95%以上。2015年,乙脑、流脑和甲肝发病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已连续24年无脊髓灰质炎本土野病毒病例,无输入野毒株病例,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来源: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