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北海市城市道路路名规划》简要说明
一、规划范围
1.总体范围:依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北海市规划区包括“一城一港”两大空间布局结构,即中心城区和铁山港城区两部分。
2.规划对象:即道路命名对象,包括以上两大城区范围内的规划红线15米以上市政道路。
二、规划依据
1.《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2.《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
3.《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
4.《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
5.《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6.《北海城市特色研究》(2014)
7.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政府令第2号1990)
8.北海市地名管理暂行办法(北政办〔2006〕106号)
三、总体思路
城市道路名称既体现北海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体现北海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城市特征。
1.历史文化:反映老城区的老地名历史沿革,挖掘新城区的历史内涵
2.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海洋文化高度融合。
3.城市特征:三面环海的滨海旅游之城、开放包容的现代港口之城
4.城市元素:“海、滩、岛、湖、林、山、古迹、人文”。
四、规划目标
建立辨识度高、方便记忆、易于接受和广为流传的路名体系,构筑展示北海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和反应城市特征的城市符号系统。
(1)城市主干路——城市形象的窗口,代表城市的精气神。
(2)城市次干路——城市文化的载体,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具有一定指位性。
(3)城市支路——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的展示平台,具有很强的指位性。
五、路名规则
1.路名模式——“专名”+“通名” 城市道路名称应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体现道路的类型和通性,专名则是道路的专用代号。 通名是路名分类的重要依据,其使用应遵守以下技术要求:
本规划的对象包括15米以上(含15米)的市政道路,不涉及“街”、“巷”、“里”类低等级道路通名。
2.分段规则
(1)以“大道”为通名的快速路、主干路一般不分段。
(2)长度超过4000米的“路”应进行分段,以不超过3段为宜,一般以自然地理界线作为分段点。
3.专名采词规则
路名是道路的代码和称号,道路与名称具有对应关系,因此路名应当准确、真实地表现道路的内涵和特性。专名采词主要用于路、街、巷,应有较好的文化内涵,所选语词的音、形、义无歧意,在诸多要素中应遵循以下采用顺序:(1)沿用已有路名:无特殊情况不要随便更改,继续使用现有路名,体现延续性和稳定性;
(2)体现历史文化:北海是历史文化名城,采词体现北海的历史人文内涵;
(3)反应时代精神:(主要针对主干道、骨架道路)体现与时俱进,以海洋文化和南珠文化为主题,特别是主干道命名要求恢弘、大气,体现城市的气势和精神;
(4)反应自然特征:采词来源于传统地理名称、地形、方位、气候、地标建构筑物等,体现可识别性;
(5)反应地方特色:采词展示北海的区位、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体现城市特色;
(6)反应等级差异:道路等级不同,重要性也不一样,道路命名应展示其地位差异。道路等级高,其专名采词对应行政区域的行政级别也高;
(7)结合风貌分区:在城区内划分若干风貌分区,路名采词贴合风貌分区含义,体现不同城市风貌。
4.其他规则
(1)U形城市道路需分段,分段点为圆弧顶点或接近中段的道路交叉口。环形道路则以主要交叉口为分段点。
(2)级别为“巷”的,则采用其所在的次干道、支路的名称+数字+“巷”命名,如××路1巷、××路2巷等。
(3)路名字数以3-4字为佳,最长不超过5字。
六、路名规划方案
1.城市主干道路及骨架道路命名方案
(1)道路数量及分布 城市主干路: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城市主干路共29条,其中已命名道路22条,未命名道路7条,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南珠大道以东新规划区域。铁山港城区规划主干路11条,除铁山港大道外,均未正式命名。
骨架道路: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北海市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七纵七横”主干路网构架,“七纵七横”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并逐渐成为北海市展示城市形象的对外窗口。
“七纵”分别为:西藏路、云南路、贵州路(贵阳路)、四川路、广东路、上海路和南珠大道;
“七横”分别为北部湾路、北海大道、西南大道、新世纪大道、浙江路、银滩大道和金海岸大道。
(2)命名要求 有时代精神,中心城区主干路命名以海洋文化和南珠文化为主题,铁山港城区主干路命名以现代海港为主题,要求恢弘、大气,体现城市的气势和气魄,体现北海包融性、外向型发展的城市内涵,体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精神,符合北海对接东盟发展新要求。
(3)路名调整 “七纵”之一贵州路存在一路两名现象,贵州路沿南北方向贯穿北海市区,按现状已命名情况,铁路以北段命名贵州路,铁路以南段命名贵阳路,因此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南北两段贯穿铁路连接为一体以后,统一名称为贵州路。
铁山港区原兴港路调整为兴港大道。
位于银滩东区原东海路,结合银滩东区东盟国家主题,更名为“北(桂)巴路”;渤海路更名为“北(桂)老路”。
(4)注销统一使用贵州路名称后,注销贵阳路名称。
2、城市次干路命名方案
(1)道路数量及分布 中心城区范围: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城市次干路共46条,其中已命名道路22条,未命名道路24条,主要分布于铁路以南新规划区域和南珠大道以东新规划区域。
铁山港城区范围: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铁山港城区城市次干路共19条,均未正式命名。
城市次干路的作用主要是城市规划各大主要功能区之间的联系纽带,以及各大功能组团内部的主要交通通道,对内功能强于对外功能。
(2)命名要求
次干路命名体现城市功能分区或者城市风貌分区内涵,在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指位性。部分重要的次干路命名思路可以与主干路命名要求相同。
(3)路名调整
①延续银滩西区美景路内涵和称呼,银滩三号路更名美景路。
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湖北路往南贯通连接武汉路为一体以后,统一名称为湖北路,因此原武汉路将更名为湖北路。 ③根据“大道”级别道路命名原则,调整出口加工区内部4条道路的等级,由“大道”改为“路”,“北斗大道”改为“北斗路”,“嘉汉大道”更名“嘉汉路”,“创业大道”更名“创业路”,“万港大道”更名“万港路”。
④由于滨临红树林保护区,所以位于银滩东区的原海景大道,更名为“红树林路”。
⑤位于银滩东区原南海路,结合银滩东区东盟国家主题,更名为“北(桂)斯路”,黄海路更名为“北(桂)文路”。
(4)注销统一使用湖北路名称后,注销武汉路名称。
3、城市支路命名方案
(1)道路数量及分布 中心城区范围: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城市支路共462条,其中已命名道路148条,未命名道路314条,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普遍存在。
铁山港城区范围: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铁山港城区城市支路共128条,均未正式命名。
城市支路是城市规划区内最普遍存在的路网形式,它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城市内部向外进行交通疏散问题,为城市内部用地提供外出交通通道,所以它的存在犹如毛细血管一样,在城市规划路网里是数量最大的一级道路,也是城市发展史里面最具历史的城市元素。
(2)命名要求 支路的存在最具历史人文特点,所以它是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最大载体,它体现出来的本土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明显因素。
(3)分区域命名 由于支路数量巨大,它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市民特别是社区范围内的市民,所以对支路的命名主要着眼于社区范围内进行。结合北海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情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片区划分情况,将北海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和铁山港城区)划分为50个片区(中心城区38个,铁山港城区12个),并逐一展开命名。
(4)路名调整 为统一侨港片区路名风格,原“鸿华路”更名为“侨景路”。
①与银滩中区的区位相对应,原“银滩四号路”更名“银滩中路”。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兴园路”和“新园路”读音相近,为避免误用,原“兴园路”更名为“丰园路”。
③为避免一路多名,成都路北延线原“兴港大道”更名“成都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