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投资高回报、低风险” “把钱投进去准没错” 只需缴纳百元 便可获得百万乃至千万元回报 这么诱人的“馅饼”你遇到会心动吗?
近日,河池市凤山县公安局历时5个多月缜密侦查,破获了以开展“养老服务”“养老帮扶”等为名侵害5万余名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大养老诈骗案。
2022年1月,凤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余某、曾某等人冒充国家机关单位领导人,虚构精准扶贫、医疗养老、疫情捐款、保健用品等项目对全国各地近5万余名群众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经过深入摸排,办案民警基本掌握了诈骗团伙人员组成、层级关系等犯罪证据。在确定涉案人员的准确位置后,办案民警分赴全国多地进行抓捕,打掉诈骗团伙7个,抓获团伙成员48人。 经查,涉案的4个诈骗团伙编造所谓的医疗养老、防疫捐款等30多个虚拟项目,谎称每人只需缴纳数百元便可获得指标,待政策出台实施后可获得百万乃至千万元的巨额回报。 在“巨额回报”的引诱下,全国多个省份的5万余名老年人将养老钱投入这个骗局中,甚至主动招呼亲朋好友前来交钱投资。而犯罪分子会将诈骗所得的资金通过各级“跑分”团队进行“洗白”,随后汇入“上级”的指定账户,最终再由“上级”账户汇入其个人的账户中,从而将诈骗资金占为己有。
目前,相关涉案嫌疑人已被凤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爸妈那个年纪,已然没有了太多的物质追求,那他们的钱究竟都去哪了?
老一辈总是更会精打细算。恰好那些保健品今天发鸡蛋,明天送大米,时不时搞一个上门体检,长此以往,老人们也就从不相信到怀疑直到完全相信。 家里的长辈总是很容易被这样推销,无论儿女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没用,经常买了一堆没什么用的保健品回家。 换个想法,与其说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倒不如说骗子们刚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感到失落、空虚,而骗子们恰恰能带给他们这个阶段最迫切的两大需求:健康与情感。
1 保健养生类诈骗 ●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或公园等老年人聚集地炫耀财富、地位、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进行利诱; 不法分子以网聊痛陈失败婚恋史或不幸生活、虚构自己拥有雄厚的财富等骗取同情或博取好感,进而谋财谋色; 不法分子编造虚假身份或人际关系信息作虚假承诺或索要财物;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 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消费,并规定最低消费额,不买不准离开。
防范养老诈骗的“妙招”
🔹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提高法治意识: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树立安全思维: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提高反诈意识: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公检法,提到钱(转款),第一时间是要核实其身份,无法核实立即拨打110或96110进行求助;在此特别提醒公安民警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凡是通过电话、网络联系,要求配合办案的都是骗子。
通过小编的介绍,
大家是不是对老人最容易上当的 几类诈骗方式有所了解? 赶快转发给身边的人,
让大家擦亮双眼,避免上当!
来源 | 南天一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