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海市向海大道交银滩大道立交桥的东北侧,有一个名为北海民族幸福村的小区,小区的居民是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东兰、灵山两地的汉、壮、瑶等民族群众。经过30年的发展,这里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楼,居民或就近种地,或打工,日子过得很舒坦。
颇有田园特色的小区一角。庞小燕 摄 1月6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民族幸福村。刚到小区,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居民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敲着铜鼓来迎接记者一行。在银海区平阳镇三合口农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韦海国的带领下,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只见:一栋栋小洋楼一字排开;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个小菜园,菜园四周围着竹编的篱笆,整洁又美观;老人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晒太阳、闲聊着……
“这些老人是农场退休职工,每个月有固定的退休金。”韦海国告诉记者,这个小区的居民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轻的,都幸福感满满。农场退休职工每月有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退休金,年轻人则到附近的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里打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由于家里的居住条件好,年轻人都不愿到城里买房,更愿意住在这个城郊小区里,因此,这里没有一般村庄因年轻人外出打工而造成的“空心化”现象,居民关系十分融洽。
穿上节日盛妆的少数民族群众。庞小燕 摄
记者了解到,北海民族幸福村为三合口农场社区平阳分场的一个居民点,是北海市“两高两道”乡村风貌提升的示范点之一。小区住宅区总面积4万平方米,人口约250人,居民主要是农场职工,每家每户承包了8至13亩土地,大部分出租给外来投资者用于种植罗汉松,加上打工的收入,居民人均年收入有2.1万元至2.3万元。
据平阳镇党委宣传委员侯嘉丽介绍,平阳镇按照北海民族幸福村的实际,积极与银海区政府和上级部门沟通汇报,将该小区定为平阳镇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近几年陆续为该小区争取到将近8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区人居环境,包括道路硬化、路灯亮化以及小区绿化。居民也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小区建设。经过两年的投入建设,小区环境有了较大提升。下一步,平阳镇将积极引导居民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民宿、餐饮业。目前已有9栋民宿建设完毕,不久即可投入使用。
转载:北海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