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下辖14个镇和1个乡,不同乡镇有着风格不同的方言,同一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发音也有所不同。其中,廉州方言是合浦县极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在人口流动强与大规模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使用廉州方言者日益减少,使用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廉州方言,今天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廉州方言主要分布在合浦县中西部地区以及浦北县南部、钦州市钦南区沿海,是方言学界公认的粤语钦廉片代表。史籍对廉州方言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成书的《廉州府志》,称为“廉语”,其词汇与今日差别不大。
廉州方言还有两个别称:“麻佬话”和“海獭话”。“麻佬话”常被误解为客家人对廉州方言的称呼,其实是石康镇以北居民对母方言(作为母语的方言)的自称,因种麻而得名。“海獭话”是钦州市犀牛脚镇一带居民对母方言的自称,常被误写为“海察话”,因为粤语读“獭”同“察”,这个名称因渔业生产而得名。
常乐镇多焦村村民 马以裕 这里周边讲“客家话”的人,都称我们讲的方言叫“麻佬话” 据介绍,廉州方言最大的内部差异是韵母a的发音,单独念的时候,有些人发音部位靠前,有些人发音部位靠后。比如,“阿姨”的发音,有些人念“啊衣”,有些人念“哦姨”。 不同的乡镇,廉州方言的表述也略有不同,比如“现在”和“以前”的方言表达。 “现在”就叫“果时”,“以前”就叫“旧时”。 廉州方言的使用人口尚无专门统计,但根据2020年合浦县主要使用廉州方言的9个乡镇人口为65万人这一数据推断,广西北部湾地区使用廉州方言的人口约为100万。 尽管学界主流观点将廉州方言归属于粤语,但廉州方言具有很多与粤语代表广州话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区别是“全浊送气”,通俗来说,就是普通话、广州话“头”“大”“毒”3个字中,“头”的声母为t,“大”“毒”的声母为d,是为“平送仄收”,而廉州方言“头”“大”“毒”的声母均为t。廉州方言的这个特征在粤语中与吴川话类似,来源可能是唐末五代来钦廉地区的西北流民,即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所称的“北人”。而廉州方言的声调少于广州话,主要声调为7个,可以用“山河美丽谷麦熟”一句话涵盖。 当前,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廉州方言逐渐陌生。 常乐镇多焦村村民 周信良 我是今年大学毕业后回来的,在外面读了几年书,有几年没讲过“麻佬话”,有些少用的词汇都不怎么说得出来了。
党江镇党屋村委副支书 阮承魁 本地方言很多00后去外面读书回来已经不会讲了。比如书本上叫蝴蝶,我们廉州方言叫“崩莎”,还有一个是“飞鼠”,本地话是叫“飞鼠”,00后只会说“蝙蝠”。现在这些00后、年轻人已经不会表达出来,只能是按书本表达。
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廉州方言,北海市社会科学专家刘显钊认为,编纂一本方言字典为廉州方言”正音“非常重要且迫切。
北海市社会科学专家 刘显钊
除巩固“字”外,方言文化要想走得远,还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如现代填词的“咸水歌”以及尝试用廉州方言演绎合浦文艺的代表“珠还合浦”等。
转载:看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