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手足口病流行“大年”,1月以来,广西的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都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关注。近日,自治区卫计委首次针对不同的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场所印发了防控指引,尤其是家庭防控指引,值得家长们“珍藏”。
据了解,截至5月16日,今年广西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尽管与前一个高发年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65%、37.29%和65%,但较2015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66.69%、210.2%和250%,防控形势比较严峻。自2010年以来,这三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给群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已成为广西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自治区卫计委将该病列为2016年广西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并组织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起草了学校及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疾控部门、儿童游乐场所、健康宣传以及个人家庭等8个手足口病防控指引。目前这些指引已经印发。
“其他公共场所的防控指引,家长可以不了解,但家庭防控指引,大家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这对帮助孩子预防手足口病有很大的作用。”柳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吕榜军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目前这两种病毒出现了一些变化,由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占比呈上升趋势,柯萨奇病毒A16型尽管占比仍然最大,但正在下降。好消息是,能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疫苗已上市,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带孩子到接种单位自费接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指引(2016年版) 日常预防措施 每天注意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的流通;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门把手、电话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养成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洗手的习惯,洗手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搓揉后再用流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 不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均要注意把手清洗干净。
儿童用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应每周清洗;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早晚探摸儿童额头,如有发热要测体温;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 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外,还须做到: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暂时不要上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同时尽量避免外出,直到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
居家治疗期间,家长或看护人应密切留意患儿的身体状况,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如出现发烧不退、精神差、嗜睡、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症状,要急速送至医院救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对患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餐桌、床栏杆、玩具等做重点清洁工作,每天应清洁,每周消毒1-2次。
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患儿应尽量避免同其他孩子接触,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生活用品、玩具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来源:广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