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吸食“笑气”,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害丝毫不亚于毒品。然而,因尚未列入管制名录、公开获取途径多、打击难度大等,被压缩于小钢瓶内的“笑气”,仍在有些青少年的小圈子中悄然流行。
“笑气”是一种什么气?科普“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无色有甜味。它在人的大脑中能够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让人有一种比较舒适的感觉。
自1799年被英国科学家发现可以用于麻醉后,“笑气”就走上了历史舞台。直到近年,更先进的麻醉技术被开发后,“笑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才逐渐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笑气”更广为人知的用法是制作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等,我们在蛋糕店、咖啡馆里经常能看到的奶油枪,靠的就是“笑气”把奶油打成浓密的泡沫。
东部某市警方查获的部分封装好以及使用过的“笑气”“吸食的原因就是好奇。”一名禁毒民警说,有的年轻人尚未意识到“笑气”本身的危害,坚称“自信能戒掉”。
在全国多起案件中,不乏涉案人员因长期吸入“笑气”而伤害中枢神经、瘫痪甚至死亡。民警表示,有的人在吸食“笑气”的同时吸食K粉,在“笑气”和毒品共同作用下,容易坠入“瘾君子”的深渊。
东部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透露,“笑气”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快感,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无法抵抗的诱惑。“每一小瓶‘笑气’,市面上的售价在10元左右,三四人聚会消耗1000瓶‘笑气’不稀奇。”涉“笑气”案面临办案难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褚宸舸表示,“笑气”尚未列管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笑气可充当牙科、妇科麻醉剂,也可作为蛋糕发泡剂和密封剂等,还可作为助燃剂。“贸然将‘笑气’列入毒品管制目录,并不现实。”褚宸舸说。
东部某市禁毒支队民警称,“笑气”没有列管,无法认定其为毒品。一旦被滥用后,如何预防打击;法律法规滞后的前提下,形成什么后果才能列管……这些都是一线办案民警面对的现实难题。
褚宸舸坦言,现在警方办理涉“笑气”案件,多针对没有经营资质的场所,以非法经营罪追究涉案人刑事责任,但要达到涉嫌非法经营罪,非法售卖的“笑气”价值必须超过5万元。“要一次达到这个数额,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褚宸舸说。东部某市警方此前查获的部分封装好以及使用过的“笑气”对于持有、吸食“笑气”人员,警方根据“未经批准经销、使用、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东部某市禁毒支队民警坦言,行政处罚结果太轻,对“笑气”的泛滥态势起不到弹压效果。
基层民警说,涉“笑气”人员不仅入刑难,而且在抓捕过程中,想要固定证据也很难。与一般毒品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方法固定证据不同,“笑气”必须“抓现行”。如果没有线索,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他们。还未列入毒品目录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笑气”二字,目前已经无法显示任何内容,但是,“笑气”大量地以奶油气弹的名义出售,大多为食品加工、咖啡行业相关商家,但有的卖家,却打出了“买奶油气弹送气球”这样明目张胆的幌子,售价三四十元一盒。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笑气还没被列入新型毒品目录,也不在公安部公布的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表示,笑气虽然没有被列入毒品名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危害不大:
它目前就不是毒品,可能未来会被列为毒品,因为滥用多了我们才会进行管制,虽然目前没有被列入毒品进行管制,不代表它的危害性不大,因为未知的、可能成为毒品的种类还是很多的。可能大家觉得“笑气”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其实有些娱乐场所就有这种东西供应!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地远离? 坚决不碰才是正确选择!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决不碰!大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不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让酒水远离自己的视线、不吃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和饮料,发现危险及异常及时报警。
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 学习毒品知识,学会辨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解脱烦恼和痛苦、带来快乐等谎言。
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给的零食、饮料等。不法分子会声称新型毒品不是毒品,而是零食、网红饮料、减肥药等,或谎称不会上瘾。一定要坚决抵制,拒绝毒品要从第一口开始。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半月谈 、中国警察网、法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