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相对而言,成本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甚突出。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上部分地区还给予免费上牌的优惠政策,因此,新能源汽车高昂的价格在各种补贴、优惠的平衡下,基本还维持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以上汽的荣威550油电强混车为例,官方定价也就二十四五万,减去国家与地方财政的两级补贴,以及上汽厂方的优惠,终端也就十几万块钱,再算上免除购置税,其实购置成本也不比同平台的燃油车高多少。再加上在上海、北京等限牌城市的免拍牌、免摇号政策,至少,在这样的一线城市是极有竞争力的。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消费者纵使有钱也买不到,产能不足,店里没车啊!即使是号称“新能源产业化先行一步”的比亚迪,“秦”的月产也就上千台而已,E6则仅有几百台。可以说,产能不足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全行业性问题。
有产能,无品质的未来担忧?
根据“中国特色”的一贯作风,面对当前大热的新能源汽车,一哄而上的场面很可能再次上演。确实,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充满了巨大诱惑,谁能率先解决产能问题,谁就能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制高点,迅速占领市场,并在形成产业化的同时降低整车成本,产生巨大的价格优势。如此“美味的蛋糕”,任谁都想分到一块,不少企业无论是否具有新能源准入资质,都早已跃跃欲试。此时,就更应该警惕为抢占市场而盲目扩产的“产能冲动”。
“产能冲动”所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首先,盲目扩产可能会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其次,“产能冲动”还可能“酝酿”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以牺牲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为沉重代价。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存活的根本,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如果只是一味地扩产,而零部件供应商的资质良莠不齐,将会使新能源汽车品质大打折扣,这样的产品一定会失去市场。而产能过剩对企业的“杀伤力”更是不言而喻,轻则亏损、重则关停。这也为车企和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
|